防护林科技

试验研究

  • 南疆沙区典型人工防风固沙林健康评价

    李烽;杨建军;侯鹏;王之西;秦瑶;何苗;罗青红;

    为评估南疆沙区人工防风固沙林植被-土壤系统健康状况,选取12种典型模式配置的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测定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模型,选取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进行健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2个典型人工防风固沙林健康指数为0.54~0.78,以“一般健康”为主,占比50%;2行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6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混交林(样地12)达到“健康”等级,该模式植物生长状况最优,林地深层土壤含水率,以及有机质与速效钾质量分数较单一植被纯林样地显著提升。通过健康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南疆沙区营建防风固沙林时,绿洲边缘区推荐2行沙枣+6行胡杨且株行距1.5 m×2 m的混交模式以及4行小叶白蜡(Fraxinus bungeana)+3行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 pyramidalis)且株行距为2 m×2 m的混交模式;风沙前沿区推荐株距为0.5 m的新疆杨+沙枣行内混交模式。

    2025年05期 No.23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干旱胁迫对2种独行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李刚;姜生秀;赵鹏;

    比较2种独行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程度,可为荒漠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腺茎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和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种子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质量分数聚乙二醇6000(PEG6000)处理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PEG6000质量分数的升高,2种独行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当PEG6000质量分数大于16%时,宽叶独行菜完全不能萌发。24%PEG6000显著降低了腺茎独行菜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4%和8%PEG6000显著提高了宽叶独行菜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2)PEG6000胁迫降低2种独行菜种子的萌发率,推迟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延长种子的萌发时间。3)PEG6000质量分数大于8%时,2种独行菜幼苗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

    2025年05期 No.236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小叶杨DREB1D基因的克隆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

    王建义;

    为充分挖掘小叶杨(Populus simonii)的抗逆优良特性,对小叶杨DREB1D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对其基因序列和连锁不平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叶杨DREB1D基因没有内含子,DREB1D基因长度为800 bp,该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能够编码一个长度为24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33 kDa,等电点为4.85,小叶杨与毛果杨的DREB1D序列同源性高达90%。该基因中的SNP频率为0.043 75,存在5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30个稀有SNP,24个错义突变和11个无义突变。连锁不平衡在小叶杨DREB1D基因中已被降解。

    2025年05期 No.236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川西北草地生态系统典型灌丛“肥岛”效应

    黄雪梅;尼开泽仁;贺丽;王嘉智;陈红莲;陈德朝;邓东周;鄢武先;杨靖宇;

    探究川西北高寒地区灌丛所形成的“肥岛”效应,可为川西北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支持和参考。选取高山柳(Salix cupularis)、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绣线菊(Spiraea alpinas)、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研究对象,分取灌丛基部及灌丛外0~10 cm层的土壤,测定其机械组成、容重、pH和理化性质,并分析不同灌丛类型内土壤养分富集率。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灌丛下土壤养分富集作用有所不同,对有机质,金露梅、鲜卑花和绣线菊灌丛表现出一定的富集作用,对沙棘、高山柳则未表现出富集作用;5种灌丛类型中,只有金露梅和鲜卑花灌丛对土壤全氮、全磷、全钾表现出富集作用,其他3种灌丛中,除高山柳灌丛体现出对土壤全钾的富集作用外,皆未显示出富集作用;鲜卑花和高山柳对土壤碱解氮有一定富集作用,鲜卑花、绣线菊和高山柳皆表现出对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富集作用。总体来看,鲜卑花和高山柳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皆表现出较好的富集作用。川西北高寒灌丛存在显著“肥岛”效应,但富集能力因物种而异。鲜卑花综合富集能力最强,金露梅次之,高山柳则选择性富集速效养分。沙棘和绣线菊的肥岛效应较弱。

    2025年05期 No.236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坝上防风固沙林退化影响因素

    王斌;高云昌;赵广智;李平;赵秀红;王鹏;马增旺;

    河北省坝上高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防风固沙林的健康状况对区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坝上地区防风固沙林出现了大面积退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以坝上高原退化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土壤水分、土壤钙积层、土壤理化性质、病虫害、林下植被)和人为因素(放牧、抚育经营)两方面,对该防风固沙林退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和专家打分,确定各因素权重,并量化评估各因素对林分退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导致坝上防风固沙林退化的首要因素,其权重为0.235,特别是干旱化趋势加剧及降水量的减少,对林分生长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其次为放牧,权重为0.221,过度放牧行为严重破坏林分结构,阻碍幼树的正常生长;土壤水分问题紧随其后,权重为0.168,土壤持水能力的不足,成为制约林木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此外,土壤钙积层、病虫害和抚育经营等也对林分退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25年05期 No.236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切根处理对油杉育苗效果的影响

    吴善群;

    为提升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苗木质量,解决油杉苗主根长和侧根少的问题,开展油杉苗切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切根和不切根处理第1年苗木生长差异显著,2月切根的平均地径、苗高分别为1.50 mm、13.84 cm,地径生长量较不切根处理提高10.00%,苗高生长量较不切根处理下降17.22%;8月切根处理平均地径、苗高分别为1.37 mm、15.97 cm,地径生长量较不切根处理增加1.48%,苗高生长量较不切根处理下降4.49%;2月切根、8月切根、不切根处理高径比分别为92.27、116.57、123.85。切根和不切根处理第2年,苗木苗高、主根数、一级侧根数和一级侧根长等指标生长差异明显,切根影响地径、苗高的早期生长,但有利于壮苗培育,苗木高径比表现呈下降趋势,2月切根、8月切根和不切根处理的高径比分别为89.25、73.00、97.23;主根数由低到高表现为不切根、2月切根和8月切根处理,一级侧根数由低到高表现为2月切根、不切根和8月切根处理,一级侧根长度由低到高表现为8月切根、不切根和2月切根处理。切根处理总体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生长。

    2025年05期 No.236 28-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辽宁省重点林业工程碳汇研究

    王品;

    以辽宁省重点林业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为研究对象,使用2006年辽宁省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辽宁省森林资源》(2007)中的相关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碳储量与碳密度,对辽宁全省及下辖各市区域内林分总碳储量与重点林业工程林分碳储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辽宁全省林分碳储量为142.63 Tg,碳密度为32.38 t·hm~(-2);全省地级市中碳储量最高的3个市为抚顺、丹东和本溪,碳密度最高的3个市为抚顺、盘锦和本溪。辽宁省3项重点林业工程林分碳储量为15.07 Tg,占全省林分总碳储量的10.57%,其中退耕还林工程碳储量为5.60 Tg,三北防护林工程碳储量为5.45 Tg,速生丰产林工程碳储量为4.02 Tg;各市占3项重点林业工程林分总碳储量的比例,沈阳、锦州、阜新、盘锦和朝阳较大,大连、鞍山、辽阳和铁岭居中,抚顺、本溪、丹东、营口和葫芦岛较小。辽宁省重点林业工程碳汇效果非常显著,继续实施重点林业工程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十分必要。

    2025年05期 No.236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柠条建植初期不同栽植模式生长情况与林内草本植物多样性分析

    任余艳;刘尚华;汪晓龙;塔娜;聂琴;刘坤;

    为了解使用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改良以黄蒿(Artemisia scoparia)、油蒿(A. ordosica)为主的退化或利用率低的林草地效果,以内蒙古鄂托克旗1 333 hm~2改良试验示范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柠条林建植当年不同栽植模式(模式Ⅰ栽植密度为7 995株·hm~(-2),实施面积25.33 hm~2;模式Ⅱ密度为840株·hm~(-2),面积40.003 hm~2;模式Ⅲ密度为1665株·hm~(-2),面积33.33 hm~2;模式Ⅳ密度为1 665株·hm~(-2),面积34.67 hm~2)生长成活情况以及林内草本植物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柠条改良退化黄蒿地,平均成活率84.21%,株高37.20 cm,冠幅25.15 cm×23.45 cm,地径0.28 cm,整体效果良好。受鼠兔害影响,不同栽植模式有所差异,模式Ⅳ地块鼠兔害较为严重,柠条生长相对较差。2)柠条建植当年,林内草本植物共记录到7科17属20种,经过一个生长季,项目地群落组成优势植物由原来的菊科蒿属植物群落转化为以禾本科为主的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群落,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为狗尾草+画眉草群落,模式Ⅳ为画眉草+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群落。3)林内草本植物Patrick丰富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由高到低均为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为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Ⅳ、模式Ⅲ;Alatalo均匀度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模式Ⅳ、模式Ⅰ、模式Ⅲ、模式Ⅱ。6个多样性指数综合来看,最丰富的是模式Ⅰ,其次是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Ⅳ。4)不同模式地块,其立地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多样性也较丰富,试验示范林的成活和生长情况也相对较好。反之,立地条件较差,多样性也低,鼠洞密集的地块,不但影响了柠条的生长,也影响了地上草本植物生物多样性。在改良退化林草地时,鼠兔害防治是一项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2025年05期 No.236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土壤假比重对贵州白花泡桐生长情况影响

    陈华;

    为解决土壤假比重对贵州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生长的影响问题,选取贵州兴仁市白花泡桐人工林8个样地,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将土壤假比重划分为4个等级,通过环刀法取样测定土壤假比重、理化性质及白花泡桐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假比重的升高,孔隙度从56.3%降至46.5%,土壤通气透水性变差,有机质等养分质量分数下降,保水能力减弱;白花泡桐树高从12.4 m降至8.1 m,胸径从26.7 cm降至22.1 cm,根系长度密度、光合速率、叶绿素SPAD值等显著降低。土壤假比重与树高、胸径、光合速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3、-0.75,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孔隙度与地上生物量相关系数为0.79,有机质与根系长度密度相关系数为0.68,均呈显著正相关。过高的土壤假比重会抑制白花泡桐生长,适宜的土壤假比重有利于其良好生长。

    2025年05期 No.236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互花米草生物炭的制备与表征

    王晓玲;杨洁;林文波;郭萍萍;刘芳;袁宗胜;

    对比二氧化碳(CO_2)和氮气(N_2)2种氛围下制备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物炭的特性,可为互花米草生物炭的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以福州沿海湿地互花米草为原料,研究二氧化碳氛围下制备的互花米草生物炭(SABC-CO_2)和氮气氛围下制备的互花米草生物炭(SABC-N_2)的理化性质、形貌及结构差异。结果表明:SABC-CO_2和SABC-N_2的pH均高于10,呈强碱性。SABC-CO_2的产率、灰分、碳氮比(C/N)、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高于SABC-N_2;而SABC-N_2的挥发分、碳氢比(C/H)和平均孔径均高于SABC-CO_2。2种氛围下制备的互花米草生物炭均主要由碳(C)、氢(H)、氮(N)、硫(S)4种元素组成,其中C的质量分数较为丰富。SABC-CO_2的C/N高于SABC-N_2,SABC-N_2的C/H高于SABC-CO_2。SABC-CO_2表面突起较SABC-N_2多,但与SABC-CO_2相比,SABC-N_2可以明显观察到孔隙。通过对2种生物炭官能团分析,二者均有O—H、脂肪族C—H、C—O拉伸、甲基和亚甲基中的C—H弯曲振动,并且均含有游离羟基、醇、苯酚基团和卤素元素。而与SABC-CO_2相比,SABC-N_2可能含有芳香族环和杂芳族化合物。互花米草生物炭的平均孔径都在2~50 nm的范围,对N_2的吸附-脱附曲线SABC-CO_2近似为Ⅰ型/Ⅱ型曲线,SABC-N_2近似为Ⅱ型曲线。SABC-CO_2相比SABC-N_2更加稳定,而SABC-N_2较SABC-CO_2更适用于修复环境污染,吸附污染物质。

    2025年05期 No.236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科尔沁沙地赤松人工林林缘效应

    赵亮;

    边缘效应是生态学和生物保护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生态系统尺度和景观生态系统尺度下研究能量流动、水分循环和养分循环等生态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以赤松(Pinus densiflor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56年生赤松各项生物因子(胸径、树高、第1活枝高、树冠、各器官生物量)与边距的关系。结果表明:56年生沙地赤松人工林的边缘效应带宽为10 m,胸径、树冠、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边缘正效应,树高、第1活枝高表现为边缘零效应。边距10 m以内的赤松的生物指标因子表现更佳,可通过间伐方式增强研究区林分边缘效应,提高赤松人工林生产力。

    2025年05期 No.236 50-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3种桉树人工林早期生长差异性分析

    曾瑞生;

    为给桉树定向培育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2年生尾巨桉DH3229、大花序桉1202号和托里桉DS开展造林对比试验,比较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大花序桉(E. cloeziana)和托里桉(E. torelliana)造林生长状况,进行3种桉树人工林早期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保存率和冠幅差异显著,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差异极显著;平均保存率为89.23%~98.46%,最高品种为托里桉DS号,最低为大花序桉1202号;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分别为5.26~8.44 cm、5.69~8.73 m、2.46~2.99 m、0.008 0~0.027 2 m~3、13.13~42.16 m~3·hm~(-2)。尾巨桉DH3229号幼林生长最快,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单株立木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分别比群体高21.09%、23.13%、8.73%、52.81%、53.92%,大花序桉1202号生长次之,托里桉DS号生长最慢。

    2025年05期 No.236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面向森林资源监测方法的人工智能算法

    韩世钢;

    森林资源监测是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林业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通过遥感与人工智能方法获取森林覆盖、树种分布及动态变化信息,可为生态评估、碳汇计算和森林灾害预警提供科学支撑。当前深度学习算法存在特征融合不充分、植被边界与细节特征提取能力薄弱等问题。为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精度,基于改进的U型网络算法,引入嵌入通道注意力模块,设计出一种森林资源监测算法。结果表明:在特征数量为24时,研究提出的改进算法的总体精度表现最佳,为91.6%;同时Kappp系数为0.89。在对个体选择上,该算法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4种样本的分布精度保持在85%~95%。改进的U型网络算法显著提升森林资源监测的准确性与细节识别能力,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提供更精准的技术路径。

    2025年05期 No.236 56-5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齐齐哈尔地区福禄考胁迫抗逆性研究

    李猛;陈萱;孙俐;苑尚龙;王丹;

    解析福禄考(Phlox drummondii)应对干旱与盐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为其逆境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置不同强度的干旱和盐分处理,分析植株生长指标、光合色素代谢、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福禄考优先维持茎秆纵向生长,株高显著增加但茎粗未受影响,生物量积累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趋势。叶绿素组分比例变化与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上升共同改变光能利用效率,同时过氧化氢酶活性随胁迫强度显著提升,协同维持代谢稳定,15 d浇水间隔综合抗性最优。初期低盐短暂促进光合色素合成,中期(盐质量分数≤1.0%,持续约14 d)通过提升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实现生长平衡,而高盐或长期胁迫则导致光合系统崩溃和细胞损伤不可逆。干旱条件下的适度胁迫与盐胁迫中期是优化福禄考抗逆性与生长平衡的关键窗口期。建议盐渍土壤选择盐质量分数≤1.0%,且处理周期≤7 d的栽培模式。

    2025年05期 No.236 60-6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质组成与施肥方式对红锥容器育苗效果的影响

    黄小媚;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作为南亚热带重要的乡土珍贵用材与生态修复树种,其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化对提升造林成效至关重要。通过析因试验设计,系统探究基质组成(半轻基质P1、轻基质P2、传统基质P3)与施肥策略(用量梯度分别为2、6、10 g·株~(-1);频率分别为15、30 d·次~(-1))对红锥容器苗生长及根系发育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基质类型显著影响苗木生长,半轻基质P1因兼顾保水性、透气性与有机质供给,在施肥量6 g·株~(-1)、频率15 d·次~(-1)的协同作用下,苗高(19.12 cm)、地径(0.34 cm)、总生物量(3.89 g·株~(-1))及根系活力(0.40μg·g~(-1)·h~(-1))均达最优,综合评分达1.23,高于相同施肥处理传统基质P3(0.35)得分;施肥频率对根系发育具有调控作用,高频施肥(15 d·次~(-1))显著促进主根伸长和侧根增生,根冠比降低,表明“少量多次”模式更契合红锥养分吸收节律;基质与施肥的适配性是关键,半轻基质+高频施肥下的苗木生长及根系发育最佳。研究认为,P1基质搭配6 g·株~(-1)+15 d·次~(-1)的施肥方案为南亚热带红锥容器苗高效培育的最佳处理组合。

    2025年05期 No.236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我国北方地区蒙古栎分布及种实多样性

    于鹏;于辉;温宝阳;徐连峰;方玉凤;赵影;

    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林分为研究对象,参照相关标准规范,从黑龙江省及周边按照单株结实量确定16个地区的共计22个蒙古栎优良林分,测定种实千粒质量、核纵径、核横径,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蒙古栎林分种实性状、地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蒙古栎天然林分分布跨度较大,年均温变异系数为34.56%,其余气象因素变异系数较小,相对稳定;海拔、胸径、年均温、无霜期、极端低温、有效积温与核纵径、核横径、核形指数、千粒质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经度、降水量与核纵径、核形指数、千粒质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纬度与核形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年蒸发量、极端高温、日照时数与种实形态指标(大小、质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千粒质量与核纵径、核横径、核形指数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核纵径与核横径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82.27%,经度、纬度、降水量、极端高温、日照时数是决定种实形态指标的主要因子;蒙古栎种实形态指标聚类分析将22个林分分为4类,表现出与地理位置变化有关,但并不完全随地理位置变化而变化的特点,第Ⅱ类呼玛三卡林分的千粒质量3 159 g,核纵径2.04 cm,核横径1.62 cm,为种实形态特征表现最佳的林分,可以结合淀粉含量等理化性质在定向选育中优先考虑。

    2025年05期 No.236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综述评论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筹绿化空间与优化乔灌草格局策略与思考

    胡颖颖;丁守杰;崔文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团场镶嵌式分布在新疆各县市中,国土绿化空间十分有限,受立地条件的制约,如何科学实施生态修复,提升林草覆盖率和生态功能,是兵团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依据相关技术规程和文件,结合兵团实际,归纳出8类可用于国土绿化的空间,逐一分析适宜于不同空间的乔灌草配置策略,提出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创新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林地用水,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公众参与等保障措施。以期为兵团统筹绿化空间、优化乔灌草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兵团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No.236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福建省毛竹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

    袁宗胜;

    探讨福建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可为毛竹产业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技术支撑,减少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野外调查和分析,明确毛竹枯梢病、基腐病和丛枝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结合气候、立地条件和竹林经营状况,制定病害分级标准(轻、中、重三级),并提出防治措施。综合运用生态调控、化学防治和营林管理等措施,有效控制毛竹病害,保障竹林健康与经济效益。

    2025年05期 No.23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实用技术

  • 河西干旱半干旱地区盐松扦插培育及移栽技术

    刘震;

    盐松(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作为一种高抗性、耐盐碱能力强的树种,对高盐碱、高湿地区的绿化和生态修复意义重大。通过近几年的扦插培育,对圃地选择、整理,插穗采集,扦插方法和时间、插后抚育管理以及出圃移栽等一系列技术环节进行探索,总结出一套盐松在河西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扦插培育和移栽技术,为盐松今后在河西走廊地区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培育和盐碱地造林绿化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林木种苗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年05期 No.23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有机枸杞节水节肥高效栽培技术

    陈斌;滕玉风;张之弘;李玮涵;李晓斐;雷秀虹;张奋杰;刘晓虹;

    对适栽品种甘枸杞、宁杞1号、宁杞2号、宁杞4号、宁杞7号等优良枸杞(Lycium chinense)品种,采用水平沟整地、穴施有机肥、栽后覆膜、行间种植绿肥、夏季树盘覆草、叶面喷施和根灌沼液进行追肥、滴灌灌溉等一系列节水节肥栽培措施,可实现有机枸杞的高效栽培。

    2025年05期 No.236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欢迎订阅2026年《中国林副特产》

    <正>《中国林副特产》于1986年创刊,主管单位为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主办单位为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主要内容:山野菜、中草药、果树、油料、香料、蜜源、牧草等林草特种经济植物的资源调查、保护与开发、种植与加工;野生动物的调查和保护;食药用真菌的资源调查、引种驯化、栽培和加工;农林复合经营与特色农作物种植;园林绿化;国家森林、草原和湿地经营管理;相关科技产品信息等。

    2025年05期 No.236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欢迎订阅2026年《防护林科技》

    <正>《防护林科技》系由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主办的关于防护林科学研究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的专业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335/S。欢迎防护林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以及林业院校师生订阅。《防护林科技》立足三北,面向全国,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刊登范围包括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草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以及湿地生态与修复、森林碳汇、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的科技成果。

    2025年05期 No.236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欢迎订阅2026年《林业科技》

    <正>《林业科技》杂志是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林业科技期刊。本刊曾多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和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现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JDF),“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等数据库收录,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2025年05期 No.236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红松异砧嫁接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建设示范效果显著

    <正>由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承担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红松异砧嫁接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黑[2024]TG12号),自2024年全面实施以来,共建立良种繁育圃0.33 hm~2,繁育砧木2万株,繁育异砧红松苗木0.5万株,嫁接成活率达95.17%;营建异砧红松采穗圃2.6 hm~2,嫁接成活率89.29%,营建异砧红松示范果林7.1 hm~2,造林成活率91.46%,各项指标均高于预期。发表学术论文1篇,开展技术培训106人次,编印技术手册500册,周边林农已完全掌握该项技术,项目的推广示范和辐射带动效果十分显著。

    2025年05期 No.236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